真心劝中产家长,别轻易送小孩留学
在新西兰待了一周,真心我有个感觉:
不是劝中轻易所有的小孩都可以送出国。
光是产家长别拉萨市某某通信设备厂适应国外的环境,对国内的孩留小孩来说都很困难。
我抵达新西兰的真心第一周,异国他乡荒野求生,劝中轻易全是产家长别空白地图,每天迈出家门都需要鼓起勇气——
比如,孩留要过语言关。真心
我的劝中轻易英文一言难尽,口语还处于肢体表达阶段,产家长别给小孩办理入学听不太明白老师说啥,孩留也不知该怎么回答,真心但连写带比划,劝中轻易也要完成小孩的产家长别入学计划;
然后是买车、学车、翻译驾照、办理保险;扫荡超市搞定日常生活路径、办了社区图书卡;搞定公交卡坐小火车,跑到CITY去开银行卡…
直到第五天我才发现,小孩上学的时间一直搞错,我们堂而皇之地天天迟到…
其次,要过心理关。拉萨市某某通信设备厂
像我这样的大人,跑到新西兰陪读属于打野,因为忙碌可以暂时放下社交焦虑。但小孩不行啊,天天在学校里看别人呼朋唤友,自己窝在角落里无人问津特可怜…
这里,我必须要提一下运动社交。
之前出过探校,总有人跟我提体育社交体育社交,但我不以为然,直到这次来新西兰才体会到,没有什么社交是一颗球搞不定的。
三点放学小孩都不回家,三五个人抱着足球篮球在操场上交流。一开始弟弟没球只能可怜兮兮地干看着,我见状立刻带他去买足球…
不喜欢运动的小孩,社交融入真的很难,国内娃没特长的就算拿根跳绳,也比没有强。
忙碌的第一周连滚带爬,还是在很多朋友的帮衬下,我才磕磕绊绊地走完打野之路。否则一个人单打独斗,光是新西兰冬天的寒意就能把我赶回国了:
都40多岁等退休的人了,是有多想不开,离家万里跑到南半球的小岛上吃苦?
问题是,还开着4.4倍碎钞机:吃着73块一碗的酸辣粉,喝着38块5毛钱的奶茶,花着10000块/月的房租…
忍不住跟珊珊吐槽:
如果不是机票太贵,汽车已买,学校不错,小孩过得有真实感;如果不是绿色草地、湛蓝色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,遍地Playground让小孩不打电子游戏;如果不是遍地图书馆,把娃随便丢进去,他们就自动开启沉浸式阅读模式;
我真要打道回府了…
出国,真没你想得那么美好。
珊珊听完说,你可知足吧!英国的冬天一样没有暖气,而且比新西兰还冷。老房子楼梯咯吱咯吱乱响,朋友住维多利亚时期的老宅,墙纸能揭下来17层。
说起来是复古有底蕴,但你想想这底蕴都是拿什么垫出来的?是时间,和多少个老太太的生命…
我现在为啥对出国不上头?因为这些苦当年老娘都吃过了,代价是一年烧家里一套房。
我说,就以我这星期攻略奥克兰的心得,但凡小孩语言差点、社交能力差点,适应性差点,留学副本里真活不过一个学期。
她说,还不够。需要目标极其明确,把自己PUA到没有退路,才有可能享受这样苦哈哈的生活。
当年我留学英国,身边撑不住、哭着喊着要回家的不在少数。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,为啥?因为我不想回体制内卷高考,被学霸碾压遭老师白眼…
要说,现在的小孩比我们那时候还惨。
30年前留学,还有点优越感。回国是个海归,金光闪闪,就算是欧洲边缘小国带来的职业文凭,只要留服认证就能北京落户;
现在?什么牛剑G5,哼,又不是没见过?横扫哈耶普斯,也再无法拥有职场碾压的优势…
这一代小孩,从小走遍七大洲四大洋,什么样的世面没见过?什么东西没吃过?(哦,苦没吃过)
中国制造卷死全球,生活要啥有啥;买洋货有跨境电商,价格比本地还便宜;付款直接二维码,连算找零都不用;家里吃有保姆阿姨,点餐有外卖小哥,中国八大菜系,外加日法意,火锅都能送货上门…
之前有朋友说,送小孩去美国,他当上山下乡。
仔细想想…可不就是这样吗?
小孩明明可以在空调房里吃外卖,非得出去睡电热毯,自己下厨做饭。关键是厨艺还很一般,整个生活降了几个档次不说,人民币还多花了好多个0,换得爹妈马斯洛需求上比较高阶的自我收获,挣个心理的满足和自我实现…
上杆子留学没苦硬吃,小孩不适应还遭埋怨:弱爆了,吃不了苦…
天理何在啊?
之前有个朋友撺掇我一起带娃去香港读书。
这朋友虽不在国内一线城市,但也是当地有名的富户。三个小孩仨保姆还请专职司机,房子里能打高尔夫球;
到了香港啥日子?维港几万块租的千尺豪宅不到100平,当妈的天天亲自下厨做饭…
一个阔太太从每天美容下午茶,出国逆袭成了全职主妇,鸡毛蒜皮一地。
然后到现在孩子去了香港一个学期,我说你这广东话总能听懂吧?她说,我们讲英文。问阿姨跟她讲英文能懂?她说,那也听不懂。
折腾是够折腾,学也没学着啥。
我瞬间就觉得,自己娃没送去香港也没损失啥,虽然英文差强人意,但至少小孩获得了快乐和安逸。人生你总得占一头吧!
想出国,得先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。
我非常同情陪读家长,放着国内100多万的豪车不开,2,000万的别墅不住…
跑到国外荒郊野外,开着一辆五万块钱不到的日本二手车,嘎呦嘎呦的,没准还泡过水;住着5000多块/月租来的10平米小房间…
感觉回到了当年大学刚毕业。
我们图啥啊?图做一个现实版的沈腾?破屋吃苦受罪十几年换回一个凤子龙孙,带着全家实现阶层的跨越?
那可真不用了吧…
我们物质生活需求很低,一碗酸辣粉配肉夹馍就能饱;也不图穿,优衣库都开始嫌贵,买衣服直接拼夕夕(其实更多是直播电商)。
所以我要啥下一代的逆袭?阶层跨越?我就只是单纯希望俩娃不啃老而已…
然而,培养一个小孩独立,在国内想做到太难了!
日子太幸福!四季恒温恒湿的大房子里住着,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遍地都是电子产品,缺乏塑造人格的基本环境…
这一代精英吃饭挑挑拣拣,过马路不懂看车,摔倒了有人扶,主打一个生活不能自理。
所以才没苦硬吃,我们只能带他们出国,像军训一样搞一次荒野求生。
只要心态摆正,留学也不是不可以。但有几点我是要提醒大家:
第一,15岁以下的娃出国,家长尽量陪读至少1个月,帮他们解决基本问题,快速适应环境,建立对陌生国度的安全感,生活步入正轨,才能保障留学持续;
不要担心小孩锻炼不到,开疆辟土的事情后续还有很多。
有很好的homestay和朋友也没用,不是人家亲生的,总有照顾不周。
之前认识一个伯克利的小孩说,自己15岁只身去加拿大读书,住父母朋友家里孤苦无依,发高烧还要烧热水照顾自己,导致精神抑郁需要服药。
第二,15岁以上出国,小孩需要足够独立。
从小被捧在手心里养,喝水都要凉白开,水果都要吃熟的,见人不知道打招呼,每天只会整幺蛾子的,副本杀不过一番。
熊孩子最好留在父母身边,日子才可能过得太平。出过留学,娇养出来的各种毛病会彻底曝光,然后被真实的社会按在地上摩擦。
这话不是危言耸听。
有个小孩被父母送到南加大门口,直接逃学连报到都没报到,滞留美国吃喝玩乐一年刷家长的卡,天天泡在拉斯维加斯,最后被退学。
没有做好准备就别出国。否则面对的不是阶层跨越,而是跌到谷底。
本文系授权 发布 , by mikizhou,From Miki粥,微信号:mikizhou520 。欢迎分享到朋友圈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
(责任编辑:知识)
-
来源:学习强国-白山学习平台图为笔者多年因求学、工作、远行探亲或旅游积攒的部分纸质火车票。 四十载光阴里,因求学、工作、远行探亲或览胜,我曾数百次踏上火车旅程。但若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必是202 ...[详细]
-
曾经的“小透明”,如今正在成长为“大网红”。贵州菜,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“入侵”上海、成都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。这些城市的食客们发现,一日三餐都见缝插针挤进了贵州元素:早餐的豆浆油条咖啡贝果,正在被热气 ...[详细]
-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广西,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,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新物种在广西陆续被发现。珍稀物种布氏鲸在涠洲岛海域自由嬉戏,“遇见鲸喜”成为北海新的旅游热点,“白海 ...[详细]
-
国家种质库,这片孕育未来的沃土,肩负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遗传资源的使命。在这里,每一粒种子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,在沉睡中积蓄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。随着时光流转,这些种子将迎来新的旅程,飘向全国各地,参与 ...[详细]
-
刚刚,DeepSeek发布新模型,API价格下调 50%以上
刚刚,DeepSeek正式发布实验性模型 DeepSeek-V3.2-Exp。DeepSeek称其为“迈向新一代架构的中间步骤”。据介绍,该模型在V3.1-Terminus的基础上首次引入 DeepS ...[详细]
-
原标题: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9月16日—9月22日))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9月16日—9月22日) 来源:视频综合) ...[详细]
-
入行12年,在航天这个以“圆满成功”为目标运转的庞大工程系统中,作为总装专业负责人,李秦峰将对总装工作的严苛刻进了骨子里。2024年12月,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完成总装,从广州转运 ...[详细]
-
近日,一名应届生因拒绝参加公司组织的10公里跑步活动被辞退。当事人张先生称,他7月22日入职北京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管培生,9月4日收到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。在职期间,公司两次组织员工户外长跑,第一次 ...[详细]
-
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。今天30日),“百年守护——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”大展在故宫午门正式对公众开放,从馆藏195余万件文物中遴选出的200余件套国宝珍品,以物述史,全方位展现了故宫博物院的发 ...[详细]
-
75岁的父亲突然不见了。周伟和家人联系各路亲友帮忙寻找,都没有结果。直到三天后的9月8日上午,父亲的遗体在十几公里外的一片小树林里被发现。家属认为,死因与十几天前发生在小区电梯的里一场意外,有些许关系 ...[详细]